<rp id="em4cx"></rp>
        <tbody id="em4cx"><pre id="em4cx"></pre></tbody>
        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? 新聞動態 ? 淺談傳統紅糖
        淺談傳統紅糖
        時間:2018-07-18         點擊量:2376

        對廣大女性來說,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是什么?
        化妝品? 手機?飾品?
        但是中國傳統的老紅糖也別忘記哦!

        為什么這么說呢!
            俗話說:“女子不可一日無糖”,這里說的糖就是老紅糖。上到九十九,下到剛會走,都知道老紅糖是好東西??!在《異物志》、《新糖書》、《千金要方》、《外臺秘要》、《食療本草》、《壽親養老新書》、《摘元方》、《天工開物》、《格致余論》、《本草綱目》等古代醫書中均有記載。自打有了中醫,老紅糖的藥用價值就從沒被放低過——從皇親國戚到平民百姓,再到現在一直被廣泛的使用。
            老紅糖含有95%左右的蔗糖,保留了甘蔗較多的營養成分,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,能快速補充體力、增加活力。老紅糖中不僅含有提供熱能的碳水化合物,還含有人體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蘋果酸、核黃素、胡蘿卜素、煙酸和微量元素錳、鋅、鉻等各種元素。老紅糖在中國醫學史上一直被界定為“藥食同源”的一個品類。


        紅糖的起源
            關于老紅糖在中國的起源時間,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漢朝公元前202年--公元220年,楊孚(東漢時南??し耍┧摹懂愇镏尽窌杏幸欢蚊枋觥案收?,長丈余頗似竹,斬而食之既甘,榨取汁如飴餳,侯謂奇珍異寶,可入藥也,名之曰糖”。不過,這個時期的老紅糖,根據零散的史料記載,是將甘蔗汁曝曬于陽光之下,變成粘稠的半固體形狀,還不能稱之為老紅糖,只能算是老紅糖的雛形。
            中國官方正史中對老紅糖的記載,最早見于《新糖書》太宗遣使者至印度取熬糖法。根據這些記載,我們可以這樣推論,老紅糖在唐代公元618年--公元917年之前就已經出現在中國的某些地區,但可能是工藝仍有不足,唐太宗才“遣使取熬糖法”,按照印度方法改良了熬糖技術。
            用明火熬制的方法得以普及甘蔗的種植面積也逐漸擴大,老紅糖的使用逐漸從皇親國戚過渡到平民百姓,用途也從藥用逐漸普及到了食用。這個時期的糖呈現塊狀為紫紅色,這在《本草綱目》中有記載:此為紫砂糖也”也就是我們的塊狀傳統老紅糖。
            公元1596年,李時珍撰著的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紅糖“和脾緩肝”“補血、活血、通淤以及排惡露”。據資料記載一千克紅糖含鈣900毫克、鐵100毫克,而鈣、鐵又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與微量元素。


        那老紅糖、赤砂糖、黃糖、黑糖,他們有什么區別呢?

        先來說說老紅糖與日本黑糖的區別
            據史料記載,中國的老紅糖很早就一直出口周邊的日本、東南亞等國家,中國的制糖法自然也早就傳入日本、東南亞等國家,近代的《清海關進出口記錄》也有詳實的記載。
            由于熬糖工藝對于火候和時間的掌控是非常嚴苛的,是熬糖師傅多年經驗的積累。日本人在學習后,對時間和火候的記憶出現了偏差,因此,日本人熬制紅糖的時間過長,糖漿經濃縮后做出來的糖呈現出近黑色外觀。但多年來,日本人一直認為糖就應該是這樣的黑色,故在國內被稱為黑糖。所以,黑糖是火候控制不準而熬糊的老紅糖,營養成分自然不如悉心熬制的老紅糖。

        再來說說老紅糖與臺灣黑糖的區別
            一八九四年,甲午之役清庭戰敗,割讓臺灣予日本。在日本侵占臺灣初期,日本人感覺到只靠臺糖的生產,無法救濟國內的匱乏,就制定殖民地的產業政策,必須適應帝國經濟政策的要求,極力經營糖業,采取雙管齊下的方法:一方面將舊式制糖都加以改良,另一方面鼓勵國內資本家在臺投資建立新式制糖廠。
            1919年10月,日本殖民當局改軍人體制為軍政分立制,派出了9屆文職總督實行同化政策,籠絡臺灣民眾,企圖達到永久霸占臺灣的目的,實行了民族通婚、文化同化等同化政策。當然,日本的制糖工藝也被傳入臺灣。所以,臺灣黑糖就是日本黑糖,都是熬糊的老紅糖,紅糖成分并不純正。而老紅糖是沿用千年手工技藝的純正紅糖,食用更放心。

        接著再說說老紅糖與黃糖的區別
            在現代工業化生產過程中,在廣粵地區出現了一種以淺色紅糖為原料,添加少量黃冰糖碎末生產而成的黃糖。由于添加了部分冰糖成份,口感更軟和。
            在古時沒有白砂糖,吹糖人、捏糖人、畫糖人都是由黃糖制作的。糖甜度很高,除了甜味外,還具有獨樹一格的特殊風味,適合用在作法簡單的飲品上?,F在黃糖主要用于制作紅茶、沖咖啡等,因為黃糖有一股焦味、加入后會讓味道更佳醇香。
        因此,現代黃糖是工業產物,是調味品。

        最后再著重說說老紅糖與赤砂糖的區別
            20世紀中葉至21世紀初,中國開始了大規模的工業化進程,其中就包括食品的大規模工業化。大量的面包廠、飲料廠、餅干廠誕生并且迅速發展。這些食品加工廠需要大量的糖料的供應,而古法熬制的老紅糖完全無法滿足這些工廠的需求,一來融化緩慢,二來其紅色的色素會將所有食品染成紅色根本無法接受。 于是,白糖廠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。
        從1947年開始,中國陸續興建了兩百多家白糖廠。絕大部分工廠,采取了國際上普遍的硫化法脫色制糖,但是總有一部分尾料顏色無法脫除為白色,將這部分尾料,進行再加工,由于生產出來的糖,顏色呈現紅色,被命名為“赤砂糖”。 赤砂糖投放市場以后,為了更快地被消費者接受,就借用了“紅糖”這個名字,畢竟紅糖在中國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,早已被消費者接受,所以很多赤砂糖的包裝上都進行了這樣的標注“紅糖”“赤砂糖”,但配料表還是“赤砂糖”。
            近十年以來,為了順應消費者的養生需求,赤砂糖廠家不斷推出新產品,如大棗紅糖、阿膠紅糖、姜汁紅糖、益母紅糖,這些糖的價格比普通赤砂糖要高很多,而且,直接冠上了紅糖的名稱,因而獲得了比較大的市場份額,但卻沒有老紅糖的營養成分。
        因此,消費者在購買此類糖產品的時候,有一個鐵律必須遵守,就是翻看食品袋背后的“配料表”。

        手工老紅糖的復興
            從嚴格的科學意義上講,赤砂糖并不是紅糖,是工業化制糖的產品,赤砂糖和老紅糖從物理性狀到營養物質都有很大差異。 但是,由于赤砂糖價格低廉、食用速溶方便,在幾十年的時間里,將老紅糖徹底趕出了商業市場。
            作為消費者,大家可以通俗地這樣理解,紅糖分兩種:一種是最近幾十年產生的赤砂糖,它是工業化產品的添加劑;另外一種是幾百年傳承下來的傳統老紅糖,它一直是手工熬制而成的。
            中國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,人們的溫飽問題已解決,開始對食材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。對很多工業化加工品也產生了很多的質疑,而傳統天然的食材漸漸地受到人們的重視。
            近幾年流行的《舌尖上的中國》、《味道》、《本草中國》等節目的興起,恰恰是這種潮流,反映著人們追求自然美食的需求、熱愛。傳統老紅糖,也隨著人們對品質的追求,逐漸回歸人們的視線。

        老紅糖與赤砂糖相比,優點顯而易見
        純粹手工熬制的老紅糖,不添加任何化學物質,在制糖過程中甘蔗的營養成分不會遭到任何破壞,因而甘蔗內的大部分營養被保留下來,還有較多的微量元素、礦物質和維生素。
        赤砂糖在經過工業加工后,營養成分已經消失殆盡。只是生產白砂糖的尾料,一般當佐料用于食品添加劑使用。
            提醒大家在選擇紅糖時,一定要看配料表。配料只有甘蔗,才是純正的老紅糖,才有溫補的益處,常喝對人的身體才有更多的好處。

        看完這些你真的懂了嗎?懂了就分享給大家,讓大家都知道吧!

        版權所有:江西中糖食品有限公司 贛ICP備18007654號-1 電話: 400-6169-520 郵箱:970557709@qq.com

        址址:江西南昌高新國家創新健康產業園 技術支持:百恒網絡

      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色欲